2008年7月4日 星期五

我很害怕

我很害怕一個人
當我的學期成績已經逼近九十的時候
他卻老是罵我 我還不夠努力
這個年紀為甚麼還不能夠做得更好 到底什麼時候才要做出成績


我喜歡和善 喜歡與人相處 也認為這是真的自己
但是當我和他在一起的時候 他總是讓我感受到 暴怒的自己才是真正的自己
我在踢球的時候是個配合者與指揮官
但是他會叫我衝上前去和人理論 和人推擠 叫我把人打倒在地上
當時的我 不管是否錯在先 都是失去理智


我很害怕 我在球場上真的受過他的誘惑而這樣做過
而在平時 其實就算他不說
我也能感覺到自己幹練與和善的另外一面
就是他說的 是喜愛憤怒 喜好暴力 而且真的非常可怕的
那種可怕 極少數有看過的人都告訴我不希望我再出現那樣的模樣


二逼說 他可以感覺得到 我本來就是這樣的人
所以母親才要教育我 讓我隱惡揚善的吧
在脾氣上 只要和他在一起 就會很明顯感覺到
明明那個努力那麼多年 希望能夠變得愈來愈好的我不是假的我
但是為甚麼那個我又會存在呢? 而且還一直在那裡


當我以為已經和他隔開的時候 他卻不知何時站在我後面
用他的手拍拍我的肩膀 張大咧嘴很誇張地對我笑著
彷彿要警告我 我逃不開他的 別再做徒勞無功的嘗試了


或許我們兩個只有在很少的地方談得來
像是我們外出的時候 只要身邊沒有紙筆就會渾身不對勁
因為兩個人都是不要把靈感與腦中的工作記錄下來就睡不著的人


或許我們沒辦法處得來 因為他總是讓我害怕 讓我迷惘
讓我否定 自我努力的價值
但是就算到最後可能是失敗的
在運動 在工作 在處事上 我都想要繼續嘗試看看
和那個我很害怕的人 那個存在自己身體裡的『我』繼續搏鬥下去

2008年7月1日 星期二

球員生涯末期

從我小時候開始踢球的時候 
從來沒有想過
 自己的球員生涯會有必須結束的一天
我以為我可以愈踢愈好 每天都在綠茵地上奔馳


所以儘管隨著年紀愈來愈長 儘管有被不同的人說過一兩次
我雖然並不是不以為意 也有在保養著
但從來就不打從心底認為這會結束


今天早上去屏東一家很多人推薦的有名復健科
醫生做過很多個不同運動國手的治療
我是第一次去 但是醫生給我完全不一樣的感覺
該怎麼說呢 和嚴子三老師很像 對運動傷害與復健都相當瞭解
是個看來非常專業 講話很有說服力 卻又和藹且有問必答的中年男醫師
而且這大概也是有史以來 除了開刀住院以外 我看醫生最長時間的一次


跟醫生說明我的情況 稍微檢查後
醫生用他的專業告訴我 我的骨膜和骨頭無法承擔我長時間奔跑的壓力
如果到肌腱斷裂為止是第四期的狀況
我的情況大約是第二到第三期之間 換句話說
也就是我平時感受到的 就算只是躺著睡覺也會感到腳痛的程度
醫生做了很多說明 很多都是我不用說他就一語中的
的確 我在工作或唸書的時候 腳痛都一直長期困擾著我
就算復健效果也不好 只是讓我在踢球和工作間同時感到難受而已


所以簡單來說 我不應該每天一直持續跑步下去了 對腳的負擔太大
或許我的腳的肌肉構造不適合長跑 醫生推論
他說職業選手都會做肌肉的抽取分析 來判斷選手們適合的能力
例如一個奧運短跑選手再怎麼訓練都無法在長跑上拿到冠軍


或許我從以前開始 雖然在中距離跑步一直取得很好的成績
但是不管體力好壞 卻始終都對長跑感到沒轍 就是這個原因吧


醫生詢問我的情況 知道我和大多數人一樣
喜歡運動 但並不是職業選手 並不把這當成職業
於是他就建議我 最好的情況是往後開始轉換運動
例如騎腳踏車 例如游泳 都是很好的運動 特別是後者
他還分析了這幾種運動的肌肉部位讓我參考



我跟醫生說我很難過 因為我沒有辦法拋開喜歡足球的心情
我有很多很多不會的運動 就是這個最持續也最愛
醫師說他明白這種感覺 如果今天我是職業選手
萬一幾個月沒練習就會影響到選手生涯 那麼就很麻煩
但他同時也說明必須提昇運動傷害的重視程度 那是國外行之有年的
而我的狀況必須大幅降低跑步帶給我(尤其是小腿)的傷害
這和嚴老師說的一樣 今天又聽到一次
詢問我的意願後 他說我不是職業選手 也不希望運動耽誤到工作
所以最好的情況就是慢慢地轉換


捨棄跑步 最多只跑自己能承擔的距離 三公里對我的小腿而言太重
可以間歇性的踢球 但是必須每週持續做其他盡量不傷害腿的運動
基本上一星期三天 一次三十分鐘 一次心跳達到130下以上
否則不只是踢球 整個運動的生命可能都會停止
特別是在我已經有不只一次的腿部動刀紀錄 因此更要注意



我好難過 整個心好像空空的 就算聽著輕音樂 或看著藍天
心中好像有一個部份被掏空了一樣


往後該怎麼辦呢?
雖然因為腳的關係 我還是很努力
即使可能從來就不是王牌 但一直是隊上不可或缺的一員
從小時候車禍小腿開刀開始 從那長達一年沒辦法行走開始
我就一直希望自己能夠不要被打敗
或許在不知不覺 因為這樣就喜歡上了踢球
不管是不是頂尖選手 就算這輩子有很多人比我強
我還是很喜歡很喜歡踢球的呀


不想被生活中的小挫折打敗
但有時候這些隨著車輛經過後彈跳起來的小石頭
就是會不偏不倚打中我的臉孔 讓我淚流滿面


醫生 老師 謝謝你們 讓我必須面對自己實際的情況
讓我必須在喜歡的運動和工作的持續之中做一個抉擇
今天是大學指考第二天 中午回家的時候騎車經過屏女
比起去年 比起我第一次考試 今年這個考場的學生感覺人變少好多
但不管是多是少 在這種烈日的曝曬下 每個考生也都有自己的煩惱與夢想吧
去年此時 我所煩惱的事情是完全不同的


今年的今天 有個夢必須結束 至少 必須改變
在這個夏天才剛開始的時候

2008年6月10日 星期二

期末

剛上完美國文學
整個學期已經進入收官的階段
頭髮也長了 就像它們總是想念家鄉那裡的小理髮店一樣
我也開始思念自己的家鄉


但隨著年齡增長 我也逐漸發現
家鄉對我來說 漸漸地不再是個具體的存在
而更像是一種概念 一種思念
很多人事物都不斷在變 不管有沒有離開都是
差別只在於若選擇離開 時間拉得愈長 一次所體會到的變化也就愈多


很多人都不見了 過去的日子也不會回來了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 腦袋中某些回憶開始固著得難以改變


每次想到 都感到莫名其妙的悲傷
從心底源源不斷地冒出


今天下午的課從綜大往外看 那片綠色藍天的景色
明明應該是陌生 卻又有幾分熟悉
自從端午節後 這裡的天氣就和南部開始相像
差別只是少了下午的那場雷陣雨 和雷陣雨之前的烏雲密佈
但是天空依然那麼藍 那麼遼闊


這股滿佈在空氣中的熱 還有偶爾不知道從哪吹來的涼風
樹葉的聲音 很多看不見的蟬此起彼落的吱喳聲
一直立在那不動的高樓和小屋
還有撒在這些萬事萬物上的夏日陽光

當感受著這一切 當注視著那光影的變化
我就好想念那已經不再是我心中模糊難捕捉的『家鄉』的樣貌
儘管如此 我還是想要回去走走


我想念家鄉 窗外的家鄉
但是我會有這樣的情緒 那表示我在我無法感知的心底
有某些需要分析的『東西』在嗎? 是我的過去 是我的挫折 還是...?


我在想些什麼? 而我的依歸又在哪裡?

找不到啊

2008年5月27日 星期二

今晚,劇展

今晚我又被感動了一次 因為我本週的歷史作業終於又給完成了?
哦不 有比那更重要的事情

我在享受人生  我去看了這屆的劇展
那相當於台大外文系的期末公演
三個幕的舞台劇 《You can't take it with you》


裡面演員大多是自己認識的人 但真正重要的是
他們每個人都演得太好了 好到讓我佩服
也想不到有誰能比這些人更適合演出今晚的這些角色
甚至使我感嘆 怎麼樣都無法像他們那樣

系足的煥暄 文藻來的轉學生 不只人好 語文能力也超強
今天更讓我見識到他個人表演的功力
大四的哈巴 扮起爺爺兼具風趣與智慧 是謝幕時掌聲最大的演員之一
約瑟 以後大概會是這屆系學會最主要的幹部
今晚你扮的俄羅斯人比真正的俄國人還要令人發噱百倍啊 笑得我肚子好痛
其他的每個人也都是如此 但是太多太多了
啾啾 禹君 小倩 小風 我的直屬學長KeKe Kevin
還有其他我不認識的學長姐演員們
雖然我沒有能力演 但我還是想說真的很羨慕你們

很有才能 很棒 我想在場的每個觀眾都被感動到了
而且這齣戲有很多正是處在這個年紀的我很需要去思考的
爺爺對科比先生還有湯尼說的話
他們過的生活 彷彿都是在對我說一樣

所以我很需要好好想想 也想要在美國文學課時找林建光老師討論


我的未來 我一直在思考著
所以我的思緒也會隨時捕捉著身邊所有相關的訊息
這是以前看來的理論 我始終很相信

未來想要過什麼樣的生活呢? 我知道 但也有很多需要思考的
但至少我真的想要一間真正適合自己的房間
我想在裡面好好地裝潢 然後有著可以聽音樂 閱讀 與思考的房間
現在的錢不夠 沒有那個fu (哈哈 又變成科比先生了)


今天沒去看這齣戲的人 真的是可惜了
而且大概是文學作品唸得比以前多
所以不管怎麼看都有很好笑的irony
包括導演對美國政府的看法 美國官員的做事態度
每個人鮮明的個性等等

回來查以後發現這齣戲中文原來翻譯成《浮生若夢》啊
是第十一屆奧斯卡最佳影片獎
http://teacher.jmu.cn/software/osc.htm 對岸有許多介紹
只是名字的話要習慣一下
忽然發現我真的遺失了很多『遠古』的記憶
其實我真的看過不少啊 只是以前都不知道這些是奧斯卡影片

而且這些影片大多速度不會太快 對白也好瞭解
如果看完後做transcription也蠻好的
我想我暑假應該再多找一些來看


可惜期末了 不然真想去語中把這些片子給看完哪 :-D

2008年5月9日 星期五

我深感抱歉

我深感抱歉
因為無論是工作 或者是課業
只要一忙起來 就忽略了親愛的家人與朋友


我總是深感抱歉
但當忙碌時 我總是一而再地顯露出無情的本性
不願被打擾 無論是陌生人或者是熟悉的人
投身於自己的研究 致力於讓自己提昇與發熱
接著在疲憊的時候 不會耽溺於親密的談話或身體的貼近
而只想著讓自己的腦袋好好休息 讓雙腳帶著自己前進


這是我 這也是現在這個二十幾歲的我邁向的典型
如果要阻止我自己 我想就別展現自己的能耐 壓抑自己的野心
如果要阻止自己 那麼就不要進入依靠才能前進的體系
否則我會忘記 忘記有時候『讓自己更好』雖然重要
卻還有更重要的關係 在我的周遭圍繞著


但我現在一點辦法也沒有 我沒有被逼 只是『完全沒有辦法』
但是我停不下來 我沒有辦法迫使自己不要變得更接近我希望的自己
神啊 如果可以 讓我前進的幅度大些 快些
然後在該停下來的時候提醒我 話語 接觸 害羞 
也是那麼地值得回味

30 * 7

每天運動半個小時 已經超過兩個星期了
每天跑步超過三十分鐘 已經十天了
每日里程超過3.2公里 已經接近一個星期了
原本從隔天早上起床的腹部疼痛
到現在暖身後下床時腳已經不會怎麼不舒服
腿部與臀部的肌肉 慢慢地變成它們該有的形狀
部份褲子從原本穿上就緊到快要吐出來
到現在不需要吸氣也可以剛好地穿進去

我知道還必須前進 我也打算繼續前進
但三十分鐘 累積一個星期 我的經驗是很多事情都很管用
一個星期 兩個星期地累積下去
其中會失敗 與其說是沒有耐心
不如說很多時候是真的不瞭解自己需要什麼


我討厭只會抱怨的自己 也討厭只會抱怨的人
看了有些年輕人或者鄉民們的網誌或者bbs版
每次都讓我覺得『怎麼老是在講這些,怎麼還不做點事情?』

我不喜歡看到荒誕 浪費時光的自己
那不包括做自己認為有意義的事情 但一定不包括長時間 持續性的抱怨
如果我不夠瞭解一個報告的主題
那麼我會先用前兩天的半個小時去擬定計畫 安排行程
接著的兩天則是用來找資料與統整 最後兩天用來寫出報告
而剩下的一天如果不是休息 就是拿來補足或者檢討

如果我不夠瞭解自己 那如果要抱怨或者找別人吵架、訴苦
我寧可把那每天半個小時用來找一些東西方哲人的書籍
像是托爾斯泰的《人類的生活》
不要沒有看過書就下評論 很多東西方哲人都探討過人類極限、意義的問題
活得大些 才發現如果以打比方來說
自己才念到文本的導讀 就宣稱找不到意義或者已經明白整本書了一樣
每個人的人生都是真實的 但有些人的確對此思想得很深入
而且不會陷入一直打轉的境地

如果不行 那我會花兩天思考與列出自己的喜惡
接著去找相關的工作者 或者相關的人談
談論與尋求自己未來工作與人生規劃的建議 而不是一直『白白苦惱』
白白苦惱是全世界最不值得的事情之一 我想


如果我認為自己寫作很差 思考沒有架構 體力或球技太差
或者書唸得太少 路走得太少 或者人生某方面的經驗太少
如果有每天可以抱怨三十分鐘的時間
我大概會拿一分鐘來抱怨 一分鐘來喝水
接著去尋找解決的辦法

今天不是親人的死亡 也不是發生了無論做什麼都無法改變的事情
而是自己和自己在對抗
我不希望成為沒有情感的超人 我也沒有辦法
同時也不可能被賦予資格來要求別人
但我希望我能愈來愈瞭解自己 而且真的往那個方向走去
每天抱怨十五分鐘 和努力十五分鐘 時間一拉長 差距就看出來了
我討厭抱怨 有許多比抱怨更能幫助自己的方式
但我看見有些人卻不是這樣子做 我很困惑


前幾天跟棒棒說 我國中這輩子第一次做智力測驗
然後結果是一百四十幾 不算低 也不算高
但棒棒不相信 我想也是 因為那不能反應出很多方面的才能、性格與品德
同時也不能反應出個人生涯的發展
但我沒有說 因為家裏一直沒有管我的關係
我直到上國中的那個暑假 和隔壁的朋友去上了電腦課
我才知道自己只會A到D四個字母 其他順序完全不知道
在我的人生中 因為自己的個性不夠持續 所以也起伏了好幾次 大好大壞
所以在愈來愈大的時候 才領悟到自己這樣子下去不行
所以才在自己已經一點都不聰明的時候 試著奮起直追

我想要瞭解自己的極限與專長在什麼地方
然後真正地發揮出來 不只是工作而已 人生只有一個面向一向都只會無趣
應該還包括著對於自己人生的認識 以及追尋
或許雖然我擅長與喜愛的是行銷
誰知道我會不會有哪天拋棄了家庭和財產
到全世界奇怪的地方去旅行 到新幾內亞的高山內陸去觀察土著的生活?
誰知道我會不會哪天當上公司的執行長 或者是乾脆去當教授?

我不知道 但我很努力地在瞭解自己 而不是寫文章抱怨而已
文章應該是要和我的實際生活一起前進的 而不是用來拖累生活的
就是因為我知道還差得很遠 就是因為我知道空抱怨就等著被甩在後面
但那樣不行 因為我想繼續前進

所以我會努力下去 哪怕每天只有半個小時 半個小時地持續下去

2008年3月30日 星期日

學無止盡

今天文讀簡報的組別
不管是報告內容 或者是簡報本身的程度
我覺得都比我好 而且很值得我去學習
所以下課後 我就過去跟他們要簡報 希望能夠多學


很多時候軟體本身功能都知道了
但是創意還需要多觀摩 因為在這塊領域有無限的發揮空間
另外一個困難之處在於
人往往很難接受在自己擅長的方面再進步
因為要承認比自己強 承認自己還有很多不足
不但痛苦而且極為困難


這一直都是我需要學 也是我一直努力在學習的
我希望我還可以更好
不只是要好而已 如果真的是自己想要的 那麼就要做到最好
無論是在技術面或是心理層面 我想我都還有很多需要學
這不吝是一種成長